戏曲艺术家——扬剧

扬剧乐师江腾蛟

江苏扬州市人。他曾在新新社、永乐社任教,教授“小开口”曲调和唱腔,学员结业后组班演出,他即担任伴奏,辅佐学员各显特色。因他悉心指导和精心指点,为金运贵、许桂芬、高秀英、王秀兰、黄秀花、林玉英、石玉红、筱金楼等20多名女演员后期形晾.各自流派打下基础。 维扬大班与维扬文戏合并和同台演出,他首先帮助大开口演员学唱小开口曲调。这种教唱不是专门办学授课,而是在行路、吃、演出前后进行。每当演出中演员演唱有差误时,他以伴奏巧妙衬托,不露其短。维扬大班一些主要演员潘喜云、崔少华、程俟玉、周恩林等深为他的热心、细心、耐心、真心而深受感动。后来,他又深入研究男女唱睦问题,历经半年时间的摸索,终于找到男女同,出不同弦的方法,使男女演员演唱自如,响亮、优美。当男女演员对唱上下句轮唱、接唱时,他在过门的最后一个音符上转调,使演唱能准确开腔接转。江在音乐上为大小开口合并、为扬剧剧种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 江尤其擅长竹笛和铜笛,且有以鼻息吹奏的高超技巧。长期扬剧演出习惯于以锣鼓“打闹台”,他创造了“文场闹台”,以弦乐、弹拨乐、吹奏乐演奏曲牌。自己的铜笛则贯串其中,时而领奏其,时而跳跃其间,出神入化,抑扬有致。在永安公司、先施公司、大界三、四楼演出时,常常使楼下过路人群驻足聆听,久聚不散。他以鼻息吹奏铜笛的绝招,可以一呼一吸交替演奏数小对。他的品德、技巧深为同行和观众折服。

  • 1893年,扬剧乐师江腾蛟出生。

  • 幼年喜爱扬州清曲.自学吹拉弹唱,丝弦管笛均见功夫。

  • 1918年谋生来上海,其后应聘于臧雪梅戏班中伴奏演出。

  • 1925年,上海先后开办扬剧女子科班。

  • 建国后,江离沪,加入南京市实验扬剧团。

  • 1952年逝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