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曲艺术家——淮剧

淮剧演员韩太和

小名“小磨子”。江苏盐城草埝人,祖辈从事徽剧艺术(俗称内下河老乡班)。早期参与苏北“香伙戏”与“三可子”等演出形式。韩较早就组织家班。后在闸北地区江北大世界附近清唱淮戏,维持家计。后与何孔、何孔标、武旭东等先后组织淮戏班子,首演于太平桥小菜场戏园等地。韩家一门从艺,其长子韩德昌,幼工武生,后改文武老生;欠子韩德胜,幼学旦角,后改武生、红生、花脸兼演丑角等;二媳盛彩莲,文武花旦兼青衣;三子韩德友,工文武小生。出身梨园世家的韩太和所率领的韩门几代人,为淮剧艺术事业作出了贡献。

  • 1872年,淮剧演员韩太和出生。

  • 幼学旦角,又学武生,后改老生。

  • 1906年,苏北遭受特大水灾,韩带领妻儿逃荒至上海,干苦力糊口度日。

  • 1919年开始,韩重新组建韩家班,由其二子韩德胜担任班主。经常演于南市及闸北区。

  • 1932年,韩家班改称德胜班,返回苏北,并邀请名演员李玉花、华良玉、许金藻以及许桂芳等入班,以“皮夹可”(即徽夹淮)的式演出,在苏北盐城、阜宁一带享有盛誉。

  • 1939年,德胜班复返上海。此时韩太和年事已高,专心培育后辈。

  • 在20世纪40年代中,韩家班更名韩剧团,新人辈出,如其长孙八岁红(韩传儒),次孙五岁红(韩剛)等。

  • 建国后,韩剧团改建为兄弟淮剧团。

  • 韩于1956年病逝上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