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曲艺术家——淮剧

淮剧鼓师王士广

曾用名王四保、四德子。鼓师。江苏省盐城县人。出身于工人家庭。后因嗓音之故,改学打击乐。王的司鼓功底深厚,手法稳健,点子清晰,节奏鲜明,敲打的板鼓声干脆有力,精通京、徽剧锣鼓经,熟悉淮剧老戏。由于王士广学戈,所以对“趟马、走边、起霸与耍枪花”等舞蹈身段不仅熟练而且还能现身说法,因而鼓与演员的表演,配合得十分默契而和谐,深受同行的器重。大凡淮戏名流大会串或盛大的义演,皆由王担任主要司鼓。士广善于改革淮剧锣鼓,将传统的【清江谱】与【老三翻】等锣经,运用于曲调的伴唱与演员的舞蹈身段之中,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地方剧种的色彩。王被誉为淮剧鼓师名家。王积累了一整套打击乐的教学经验,培育了一批淮剧音乐接班人。王士广为淮剧锣鼓的改革和培养接班人等工作作出了贡献。

  • 1913年,淮剧鼓师王士广出生

  • 10岁开始学戏,曾得武旭东亲授。

  • 1951年参加民营公助淮光淮剧团(上海淮剧团前身)任鼓师。

  • 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,与鼓师李泰祥合作《李香香》、《蓝桥会》、《千里送京娘》与《种大麦》等剧的司鼓工作。

  • 1956年开始,担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淮剧班音乐教师。